找到相关内容319篇,用时3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对于临终助念特殊情形的处理

    同等看待,尽力助念,仍有效验。   (三)、中风失语   若病者平素信愿念佛,临终中风失语,神识昏迷,遇善友助念,其功德利益,不可思议,或有转醒,得佛声,则能发起信愿,跟随念佛,即得往生。设令昏迷至死,于中阴身期间,得佛声,也可忆起平素信愿。即或不能今生往生,遇善友念佛胜缘,也能增长来世往生净土之善根。   (四)、聋者   聋人因宿世耳根所造的业,感得此报。其耳根虽缺,不失,所以...

    佚名

    临终|助念|横死|无常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10/1726506006.html
  • 俱不成过

    入正理论疏》中的现成例子来说明:  声常,(宗)  所故,(因)  如空。(喻)  这个比量如果是声论师对无空论立的,就是自随一无体俱不成;也是他随一有体俱不成。如果是无空论对胜论立的,就是他随一...疏》云:“二│  │俱不成 │故,如第八识    │俱不立有第八识故”    │  ├────┼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┼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┤  │自随一无│如声论师对大乘者立:声常│《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1512338107.html
  • 喻支的地位

    的事物。  再看六不定中的第二过不共不定。《入论》云:“言不共者,如说声常,所故。常无常品,皆离此因,常无常外,余非有故。是犹豫因。此所,其犹何等?”。现在承袭三支之顺序:宗声常住,因所。(同喻)凡是所,均是常,未举同喻依(无故)。除声之外,既是宗常住的同品,又具有因所性质的事物,一个也找不到,故“同品定有性”未能完成。既欲同于能立法所,又欲同于所立法常住的事物,一个也找不到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2104738695.html
  • 三支论式的逻辑本质

    蛇足”,而是三支论式中不可缺少的基本内容和成宗的重要环节。  2、“不共不定” 下共下定是同品和异品都没有的似因,对应于九句因的第五句,如“声是无常,所故一。以往的研究者对这个似因是不能理解的,因为从“诸所见彼无常”和“声县所”是能得到“声是无常”结论的,从而他们认为这个似因下存在。  然而,我们从论证的角度来分析,下共下定似因必然是三支论式需要论及的逻辑谬误,因为所因仅为宗有沽声所...

    黄志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2130338791.html
  • 观世音菩萨的由来

    ”义。  具体地说,“观”是主体的妙智,始终如一;“世音”是客体的境界,有着前后的不同。就其因中自利,“世音”可指菩萨所具的“”;就其果上利他,“世音”特指所一切众生的称念祈求之音。合而论之,...大悲心,欲断众生诸烦恼故,欲令众生住安乐故,善男子,今当字汝,为观世音。”  二、以修四自利得名。《楞严经·耳根圆通章》谓菩萨自述,往昔恒河沙劫前,师事观世音如来,以思修,入于正定,观世音如来“叹我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23451057.html
  • 传喜法师:《慈航》解说词

    特指耳朵的,从而入,依而思,依而修,“一根归元,六根消殆”。这样顿脱根尘,证十方圆明。获二殊胜,上与十方诸佛同一慈力,下与六道众生同一悲仰,乃与诸佛等同的菩提心体...。   文殊菩萨告诉我们:“此方真教体,清净在音,欲取三摩提,实以中入”。在诸多法门之中,菩萨以无畏施以众生,因为这能究竟、根本解脱众生。菩萨不单说自己本地的修行,而且也...

    传喜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082663365.html
  • 因明入正理论通释(续)

    ,所故。常无常品皆离此因。常无常外余非有故。是犹豫因。此所其犹何等?”“常无常外余非有故”,此句甚重要。吕澂考校梵藏本,说:“二本此句意云,除常无常外,更无余烦法故”。除宗的有法声之外,常品...异。同法异法,指因的同异。勤勇无间所发,谓勤励勇锐不断无间所显发,此勤励勇锐的加工用行是助缘,非主因。故但是显发,非是新的生起。  “异品一分转同品遏转者,如立宗者,声是勤勇无所发,无常故。勤勇无...

    单培根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2122038759.html
  • 从《集量论》看陈那因明逻辑体系

    又于所比有,于彼无无,于同品非有。如立声常,所故。又于同品有,于彼无无,于所比亦无。如立声无常,眼所取故。”[12]  以上三种情况中,第一种情况满足第一、第二相,只不满足第三相,属不定因;第二种...无,不共应成因。’若说异品唯无,作指定者,则云:所故常。此应成正因,以于常无之瓶等,不见彼故。”[16]意为,按照你的观点,只满足异品遍无性的所因就不是不共不定因而是正因了,因为作为常的...

    郑伟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2140338852.html
  • 为禅学研究进一言

    意指一切有情生命个体所本具的不生不灭自性,正如释尊以为例所言:“阿难,声销无响,汝说无,若实无己灭,同于枯木,钟声更击,汝云何知?知有知无,自是声尘,或无或有,岂被?为汝有无,实云无,谁知无者?是故,阿难,声于中,自有生灭,非为汝,声生声灭,令汝,为有为无,汝尚颠倒,惑声为,何怪昏迷,以常为断?终不应言,离诸动静闭塞开通,说无性。·”一其形虽寐,不昏,纵汝形销,命...

    李国红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41951300.html
  • 观音菩萨的伟大圣迹

    听到外来音声的。  当我的观察力与内在的合而为一时,我竟忘却外面的声尘,使自己进入一种极其寂静的境界。这样,便动者自动,我不知其所动;静者自静,我不知其所静。而心灵中也再没有动静二相的存在。  虽然,所有动静二相已被殒灭,但能仍然存在。因此,我再精益求精的继续进修,不止外忘其所的声尘,内忘能声尘的,甚至连能忘却能所的心念亦不起,于是能所双忘,根尘都尽,连尽相亦不可得。  如...

    文珠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64659532.html